斜井开拓法的基础概念与适用场景——黑金刚播报


发布时间:

2025-10-10

斜井开拓法是以斜井作为主要开拓巷道,连接地表与地下矿体的矿床开拓方法。其核心特征是通过倾斜巷道(倾角通常介于 10°~45°)构建运输、通风及人员通行的立体通道,适用于地平面以下的缓倾斜(倾角 8°~30°)至倾斜(倾角 30°~55°)矿体,尤其在埋藏深度小于 200m 的中小型矿体开采中优势显著。该方法通过不同提升设备与巷道布置的组合,实现高效的矿石运输与矿井开发。

斜井开拓法的基础概念与适用场景

       技术定义与核心特征

斜井开拓法是以斜井作为主要开拓巷道,连接地表与地下矿体的矿床开拓方法。其核心特征是通过倾斜巷道(倾角通常介于 10°~45°)构建运输、通风及人员通行的立体通道,适用于地平面以下的缓倾斜(倾角 8°~30°)至倾斜(倾角 30°~55°)矿体,尤其在埋藏深度小于 200m 的中小型矿体开采中优势显著。该方法通过不同提升设备与巷道布置的组合,实现高效的矿石运输与矿井开发。

IMG_256

       地质适用条件与工程优势

适用于矿体厚度较小(一般小于 15m)、走向长度较大、底板起伏平缓的地质场景。其工程优势包括:相较于立井开拓,施工难度低、基建周期短(缩短 30%~50%)、初期投资少(节省 20%~30%);相较于平硐开拓,可覆盖更深埋深矿体,且运输系统灵活性更高。典型应用于金属矿(如铅锌矿、铁矿)及非金属矿的规模化开采。

斜井开拓的分类:基于提升方式的技术体系

       箕斗提升斜井(倾角>30°)

箕斗提升斜井是一种适用于大倾角矿体开采的高效运输方式。在该系统中,箕斗作为核心提升容器,单次提升量可在 5 至 30 吨之间,提升速度能达到 4 至 8 米每秒 ,满足大规模矿石快速提升的需求。以彝良驰宏毛坪矿 6# 箕斗斜井为例,该斜井作为河西生产接替工程的关键通道,通过采用 “道床分段平行施工” 技术,极大地提升了道床浇筑速度,为后续铺轨、提升系统与箕斗联动调试以及卡轨车的引入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保障了中深部资源开发的高效运输。

但箕斗提升斜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设备购置与维护成本较高,需要专业技术团队定期检修,且卸载硐室与储矿仓的建设增加了工程复杂性与投资成本。

        串车提升斜井(倾角 25°~30°)

串车提升斜井以串车(由多个矿车组成)作为运输单元,适用于中等倾角矿体。这种提升方式设备相对简单,灵活性强,在地形复杂或矿体条件多变的矿山具有一定优势。单钩串车提升能力约为 10 至 30 万吨 / 年,双钩串车提升能力可达 50 万吨 / 年,能满足不同规模矿山的生产需求。在贵州某设计生产能力为 9 万 t/a 的煤矿中,其井筒从煤层底板沿煤层倾向以 22° 的倾角掘进,并在特定位置掘运输石门揭煤层,通过斜井吊桥连接,完成运煤、运矸石、运材料及行人等任务,通过甩车场或平车场实现井下物料转运。

但串车提升斜井也存在运输间断、效率较低的问题,且需严格控制串车连接可靠性,防止跑车事故。

       胶带运输机提升斜井(倾角<18°)

胶带运输机提升斜井采用钢绳芯胶带作为运输载体,实现矿石的连续运输,适用于缓倾斜矿体。该方式具有大运量的特点,运输能力可达 1000t/h 以上,且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如大同煤矿主斜井胶带输送机系统,通过配置 KHP - 119 型断带保护装置,实时监测胶带运行状态,在断带、失速(超速)时能迅速实施抓捕动作,同时断掉输送机控制回路电源并发出声光报警,保障了运输安全。

胶带运输机提升斜井对井筒平整度要求高,需配置完善的防跑偏、防撕裂监测系统,以确保胶带稳定运行。

斜井布置方案对比

(一)脉内斜井开拓法:矿体内部的直接贯通

       布置特征与工程结构

脉内斜井开拓法是将斜井直接开掘在矿体内部,靠近矿体下盘,并沿矿体的倾斜线布置 。斜井与阶段运输平巷之间的连接,仅通过井底车场,无需开凿石门。一般情况下,井筒两侧需预留 8 - 10m 的保安矿柱,以保障斜井在开采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某铁矿的实际案例中,该矿矿体呈层状分布,厚度较小但面积较大,采用脉内斜井开拓法。在施工过程中,斜井直接揭露矿体,不仅便于采矿作业和矿石运输,还在揭露矿体的过程中同步完成了探矿工作,使得基建周期相较于传统方法缩短了 25%。此外,在掘进斜井时,还产出了一定量的副产矿石,为矿山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IMG_257

       优缺点与适用场景

从优点来看,脉内斜井开拓法无需开掘石门,大大减少了基建投资,相较于下盘斜井开拓法,基建投资可减少 15% - 20% 。同时,基建时间也相应缩短,矿山能够更快地投产,投产速度提升约 30% 。而且,由于斜井位于矿体内部,还能起到补充探矿的作用,增加对矿体的了解。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斜井在矿体内部,必须留设保安矿柱,这部分矿柱通常难以回采,导致资源损失,损失比例约为 5% - 8% 。并且,当矿体的顶板或底板倾角起伏变化超过 15° 时,斜井难以保持平稳,会对斜井的提升能力和提升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增加设备磨损和事故风险。

基于这些优缺点,脉内斜井开拓法主要适用于矿体厚度较小、面积较大、底板起伏不大的情况。当下盘岩石不稳固,而矿石稳固且价值不高时,如石灰岩、砂岩等非金属矿开采,采用脉内斜井开拓法较为合适。对于矿床勘探不足,但又急需短期投产的项目,也可利用该方法快速建立开采系统,在开采过程中进一步勘探矿体。

       下盘斜井开拓法:围岩内的稳定布局

下盘斜井开拓法是将斜井布置在矿体的下盘围岩内,一般斜井与矿体的距离大于 15m,以确保矿体在回采过程中对斜井的影响较小。通过各种不同型式的斜井井底车场和石门(石门长度通常在 5 - 30m),与阶段运输平巷相连接,从而建立起矿体与地表之间的联系。根据斜井与矿体走向、倾向的关系,斜井可以按真倾斜布置(即斜井倾角与矿体倾角一致),也可以按伪倾斜布置(适用于急倾斜矿体,可降低斜井倾角,便于提升)。以毛坪铅锌矿为例,该矿部分矿体为急倾斜矿体,采用下盘斜井开拓法,并对斜井进行伪倾斜设计。通过合理规划,有效降低了提升难度,保障了井筒在长期开采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了提升设备的故障发生率,提高了矿山的生产效率。

IMG_258

下盘斜井开拓法具有诸多优点。由于斜井布置在矿体下盘的稳定围岩中,无需留设保安矿柱,使得资源回收率相比脉内斜井开拓法提高了 10% 以上 。井筒维护条件好,维护成本降低约 20%,且不受矿体底板起伏情况的影响,能够保证斜井的长期稳定运行。

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与脉内斜井法相比,增加了石门工程量,每个阶段的石门长度约 20 - 50m,导致基建投资增加 10% - 15% ,基建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这种方案适用于大多数缓倾斜金属矿体,在金属矿山中应用最为广泛,占比超过 70% 。尤其适合矿体厚度较大、面积较广、底板起伏较大的情况。当矿石价值较高,需要确保开采安全,减少资源损失时,下盘斜井开拓法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

斜井开拓的工程应用与技术要点

(一)井筒设计关键参数

       倾角优化

斜井倾角的确定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需综合考虑提升设备选型与矿体赋存状态。对于胶带运输,为保证胶带的稳定运行和物料的顺利输送,斜井倾角需小于 18°;而箕斗提升时,为满足箕斗的装载、卸载要求以及提升的高效性,斜井倾角通常要大于 30°。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建立三维建模,模拟提升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可精确分析不同倾角下提升设备的运行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箕斗的摆动、胶带的跑偏等,从而为倾角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提升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断面尺寸

斜井断面尺寸的设计依据运输设备尺寸和通风需求。以箕斗提升斜井为例,断面宽度需在箕斗宽度基础上增加 1.2m 的安全间隙,以防止箕斗在提升过程中与井壁碰撞;高度则要满足设备安装、检修以及人员通行的要求。在通风方面,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斜井风速一般不得超过 8m/s,通过风量计算确定所需的通风断面面积,进而确定斜井的净断面面积,通常在 8 - 15㎡之间,以保障井下通风顺畅,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支护结构

脉内斜井在矿石稳固时,采用锚喷 + 钢筋网支护,通过锚杆将围岩与稳定岩体锚固在一起,喷射混凝土形成防护层,钢筋网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效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下盘斜井在破碎围岩中,需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砌碹厚度一般在 300 - 500mm,利用混凝土的高强度和整体性,抵抗围岩压力,确保斜井长期安全使用。

(二)安全与效率提升技术

       智能监测系统

智能监测系统是保障斜井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采用电磁感应式检测仪对钢丝绳进行探伤,能够实时检测钢丝绳的内部损伤,如断丝、磨损、锈蚀等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升机振动监测采用高精度传感器,精度可达 0.01mm/s,通过对振动信号的分析,判断提升机的运行状态,预测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实现故障预判,为设备维护和检修提供依据,确保提升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快速施工工艺

“钻爆法 + 机械化配套” 作业线是提高斜井施工效率的有效手段。在钻爆环节,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增加炮眼深度,提高单次爆破的岩石破碎量;机械化配套包括使用大型凿岩台车进行钻孔作业,装载机进行装岩作业,运输车辆进行出渣作业,实现各工序的高效衔接,月进尺可达 80 - 120m。如十二冶在毛坪矿应用的分段平行施工技术,将斜井施工分为多个段落,各段落平行作业,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相较于传统施工方法,工期缩短了 15%。

       防跑车装置

串车提升系统中,“一坡三挡” 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包括阻车器、挡车栏、挡车门,分别设置在斜井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有效阻止串车在提升过程中发生跑车事故;配合超速保护装置,当串车提升速度超过设定值时,能在 0.5s 内迅速响应,采取制动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斜井提升的安全。

聚焦热点

斜井开拓法的基础概念与适用场景——黑金刚播报

斜井开拓法是以斜井作为主要开拓巷道,连接地表与地下矿体的矿床开拓方法。其核心特征是通过倾斜巷道(倾角通常介于 10°~45°)构建运输、通风及人员通行的立体通道,适用于地平面以下的缓倾斜(倾角 8°~30°)至倾斜(倾角 30°~55°)矿体,尤其在埋藏深度小于 200m 的中小型矿体开采中优势显著。该方法通过不同提升设备与巷道布置的组合,实现高效的矿石运输与矿井开发。

斜坡道开拓法核心概念与技术特征——黑金刚播报

斜坡道开拓法是一种利用倾斜巷道(斜坡道)构建地表与地下各开采水平连通体系的开拓技术。在现代采矿工程中,随着无轨采矿设备的广泛应用,斜坡道开拓法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开拓方式。其核心在于为无轨采矿设备,如铲运机、卡车、钻车等,提供一条直达通道,使这些设备能够从地表直接驶入地下,或者在不同的中段之间自由通行,极大地提高了采矿作业的效率和灵活性。

中秋节|愿国兴家和,月圆人安

中秋节|愿国兴家和,月圆人安

竖井开拓法详解——黑金刚播报

竖井开拓法是通过从地表向下掘进垂直井筒(倾角通常>90° 或近垂直),构建地下矿床开采所需的提升、运输、通风及排水系统的开拓方法。其核心是利用竖井作为主通道,连接地表与各开采阶段,实现人员、设备、矿石及废石的垂直运输。典型系统包含主井、副井、回风井、阶段平巷及石门等构筑物,通过主提升水平整合各阶段矿石,经溜井下放、破碎后由罐笼或箕斗提升至地表,显著提升运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