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物的镜下照片——黑金刚播报


发布时间:

2025-10-04

金属矿物的镜下照片

反射光偏光显微镜鉴定

反射光偏光显微镜是鉴定不透明金属矿物的主要工具。通过观察矿物的反射色、反射率、多色性、内反射、均质性等特征,结合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共生组合,可以对矿物进行鉴定。

IMG_256

反射色和反射率:不同金属矿物具有不同的反射色和反射率。例如,黄铜矿的反射色为黄白色,而黝铜矿的反射色为灰白色微带乳黄色。

多色性和内反射:一些矿物在反射光下会表现出多色性或内反射特征,这些特征可用于区分矿物。

均质性与非均质性:观察矿物在反射光下的均质性,非均质性矿物可能表现出明显的内反射。

显微光度计的应用

显微光度计可以用于测量矿物的反射率,进一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通过测定矿物的反射率值,结合其他光学特征,可以缩小矿物种类的范围。

IMG_257

 偏光显微镜下的光学性质

对于透明矿物或部分半透明矿物,偏光显微镜可用于观察矿物的干涉色、双折射、延性、消光类型等光学性质。

干涉色和双折射:通过观察矿物的干涉色和双折射现象,可以判断矿物的轴性和光性符号。

延性和消光类型:延性是指矿物在偏光下的干涉色变化,消光类型则反映了矿物的光学性质。

 高光谱成像技术

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显微镜可用于金属矿物的自动识别。通过高光谱相机对矿物样品进行拍摄,分析其光谱特征,实现快速鉴定。

IMG_258

其他辅助方法

浸蚀反应:某些矿物在特定化学试剂下会发生浸蚀反应,通过观察反应特征可以辅助鉴定。

矿物形态和共生关系:观察矿物的形态(如自形晶、半自形晶等)以及与其他矿物的共生关系,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IMG_259

总结

显微镜下的金属矿物鉴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反射光偏光显微镜、显微光度计、偏光显微镜以及高光谱成像等。通过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结合矿物的共生关系和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对金属矿物的准确鉴定。

IMG_260
IMG_261

斯里兰卡博加拉矿的辉钼矿

IMG_262

骨架铜(粉嫩嫩的浅粉色),搭配一点点铜矿石(淡淡的蓝灰色)

IMG_263

无定形自然铜(颜色较深,有划痕)充填于碧玉细脉中(碧玉内部有红色反射光);土耳其黑海地区,里泽省,恰伊利县,马登科伊矿(样品:哈尔巴赫);偏光显微镜下观察

IMG_264

无自形晶体的自然银(白色)嵌生于方铅矿(浅灰色;矿物缩写为“gn”)中,具有薄层硫银铅矿反应边(灰绿色;矿物缩写为“arg”)

IMG_265

自然金(黄色)充填于黄铁矿(浅奶油色)的裂隙中,二者接触时黄铁矿显得尤为暗淡;南非豪登省,威特沃特斯兰德地区


IMG_266

亚自形晶的金铜矿(亮橙色)嵌生于镍矿石基质(微带粉棕色各向异性)中,伴有方砷镍矿(浅灰色)

IMG_267

丙银汞矿(米色)与黄铜矿(黄色)紧密共生,周围脉石矿物呈深灰色;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阿尔森茨-奥伯莫舍尔的兰斯堡

IMG_268

无自形晶的自然铅(中灰色,带有棕色色调,具定向片层)与白云石(深灰色)共生;瑞典瓦尔姆兰省菲利普斯塔德市佩斯贝里地区派斯贝格的哈尔斯蒂根矿

IMG_269

自然铁(浅灰色)构成的网状结构嵌生于硅酸盐基质(深灰色)中;样品采集于格陵兰西岸基塔省(西格陵兰)的凯凯塔尔斯瓦克岛

IMG_270

无自形晶体的铁(浅灰色),具有针铁矿边框(多种深灰色调),钛铁矿(褐色)沿氧化铁颗粒的边缘分布,硅酸盐矿物(深灰色)

IMG_271

铁闪锌矿(斑驳的浅灰色)中的安自形岩体和密长花岗岩(深灰色);陨石

IMG_272

喜峰矿(浅棕色)嵌生于硅基质(微带色调的灰色)中;在视域中心的喜峰矿内部存在另一种尚未鉴定的矿物(略浅的奶油色)

IMG_273

异铂铁矿(略带白色)中的自形铱夹杂物(白色),部分颗粒下段铜铁矿边缘(中灰色)

IMG_274

自然铂的多孔颗粒(乳白色)作为铜矿(浅灰色)周围的边缘

IMG_275

自然铋,无自形的接触双晶结构的铋(沿双晶缝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其左上部较亮区域还可观察到几条微弱的对角双晶片层;基质由硫锑铅矿组成(棕色至蓝色各向异性)

IMG_276

块状自然碲(各向异性,呈多种棕灰色调)构成基质,其中嵌生有自形晶的石英晶体(具有明亮的内部反射)

IMG_277

铜锑矿(灰色、棕色及红色内部反射),自然铜(微弱橙色反射),云母及其他自形硅酸盐矿物(多色内部反射)

IMG_278

Tischendorfite矿,边缘有大的黄长石颗粒(浅灰色)和自形至半自形铁白云石(深灰色)、半自形角闪石(浅棕色)

IMG_279

无自形的辉铜矿(蓝灰色)交代黄铁矿(浅黄色),二者均嵌生于胶状针铁矿(不同深灰色调)中;伴生少量蓝铜矿(蓝色)

IMG_280

无自形的葛德莱夫石(微带橄榄色调的灰色,此处未见多色性,具有不规则裂隙)与自然铜(粉红色)和硅酸盐矿物(深灰色调)紧密共生

IMG_281

无自形晶的硒汞矿(蓝灰色)作为充填物存在于碳酸盐基质(深灰色,微弱双反射)中,与自然金(亮黄色)共生

IMG_282

无自形晶的碲汞矿(中灰色)、金(黄色)、碲化铋矿(浅灰绿色)和黄铜矿(橄榄色,位于右上角)共生

IMG_283

黄铜矿(黄色)与闪锌矿(中灰色)及安桂石(中灰色,但比闪锌矿深)的同生骨架状共生结构;日本冲绳海槽JADE热液区

IMG_284

黄铜矿(黄色)中存在层状的硫镓铜矿(灰色)和硫铜锗矿(灰紫色)的出溶结构

IMG_285

块状锡铅矿(橄榄灰色,具典型解理)、黄铁矿(奶油色)和硫锑铅银矿(浅灰色)共生;玻利维亚奥鲁罗省塞拉多省奥鲁罗市伊托斯矿IMG_286

块状汞黝铜矿(中等灰绿色)、方铅矿(浅灰色)、黄铁矿(奶油色)、黄铜矿(暗黄色)和石英(深灰色,自形晶)共生

IMG_287

自形晶的银黝铜矿(蓝灰色)与闪锌矿(深灰色)和黄铜矿(暗黄色)共生,同时可见自形晶的石英(深灰色);阿尔及利亚提帕萨省穆扎亚(Mouzaía)地区

IMG_288

朱砂晶体(蓝灰色)与胶状黄铁矿(奶油色)共生,嵌生于无定形二氧化硅基质(深灰色)

IMG_289

铬铁矿(灰色)颗粒间隙中的镍矿(粉红色);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马拉加省奥耶恩的赫兹橄榄岩体

IMG_290

IMG_291

IMG_292

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聚焦热点

竖井开拓法详解——黑金刚播报

竖井开拓法是通过从地表向下掘进垂直井筒(倾角通常>90° 或近垂直),构建地下矿床开采所需的提升、运输、通风及排水系统的开拓方法。其核心是利用竖井作为主通道,连接地表与各开采阶段,实现人员、设备、矿石及废石的垂直运输。典型系统包含主井、副井、回风井、阶段平巷及石门等构筑物,通过主提升水平整合各阶段矿石,经溜井下放、破碎后由罐笼或箕斗提升至地表,显著提升运输效率。

平硐开拓法核心概念解析——黑金刚播报

平硐开拓法,作为矿山开采领域中一种独特且重要的开拓技术,是指从地表掘进水平巷道(平硐)直接通达矿体的开拓方法。这种开拓方式巧妙地利用了地形条件,尤其在山区矿床的开采中展现出卓越的适用性,成为众多矿山企业优先考虑的方案。

地下采矿四大开拓巷道概述——黑金刚播报

四大开拓巷道各有技术优势与适用边界,在现代矿山开采中,单一的开拓方式往往难以满足复杂的开采需求,因此联合开拓模式应运而生 。在一些大型矿山项目中,浅部矿体通常采用平硐开拓,利用其施工容易、出矿速度快的优势,实现快速出矿,降低初期投资成本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中部矿体可采用斜井开拓进行衔接过渡,充分发挥斜井基建工程量少、投产快的特点 。而深部矿体则依靠竖井保障提升,利用竖井提升能力大、适应性强的优势,确保深部矿石的高效提升 。斜坡道的存在则为无轨化作业提供了便利,使无轨设备能够在井下自由穿梭,提高了采矿作业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 。

喜迎国庆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喜迎国庆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