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井工业场地布置——黑金刚播报


发布时间:

2025-11-11

箕斗提升系统是主井承担矿石提升的核心装备,其工业场地布置以井塔为核心构建垂直运输体系。井塔内集成提升机、导向轮、拉紧装置等关键设备,通过箕斗与井筒内轨道衔接,实现矿石从井下到地表的连续运输。

PART.01

主井提升设备类型与布置形式

       箕斗提升系统:井塔配置与高效运输

箕斗提升系统是主井承担矿石提升的核心装备,其工业场地布置以井塔为核心构建垂直运输体系。井塔内集成提升机、导向轮、拉紧装置等关键设备,通过箕斗与井筒内轨道衔接,实现矿石从井下到地表的连续运输。典型案例如大冶有色铜绿山矿新主井,井塔高度与井筒深度精密匹配,配套贮矿仓及振动放矿机形成自动化装矿流程,确保提升效率与运输稳定性。该布置方式紧凑集约,适用于地形受限或高产矿井,但井塔基建投资较高,施工周期较长。

IMG_258

       罐笼提升系统:井架结构与落地式布置

当主井采用罐笼提升时,通常采用井架结构搭配落地式提升机布置。井架设上天轮、下天轮支撑罐笼运行轨道,提升机直接落地安装于机房内,通过钢丝绳与罐笼连接实现物料提升。此布置的显著优势在于井架结构简单、基建耗时短且初期投资低,如某矿主井井架仅需基础浇筑与钢结构组装即可完成。然而,其占地面积较大,且露天布置的天轮与钢丝绳易受气候影响,需额外设置防护设施。适用于中小型矿井或地形开阔的工业场地。

IMG_259

PART.02

主井工业场地核心构成要素

       提升核心设备区

提升机是主井工业场地的动力心脏,其选型与布置是场地规划的关键。在箕斗提升系统中,大型摩擦式提升机凭借其强大的动力输出与稳定的运行性能,成为高产矿井的首选 。如大冶有色铜绿山矿新主井的摩擦式提升机,通过导向轮精准调整钢丝绳走向,确保箕斗在井筒中高速、平稳运行,实现矿石的高效提升。而罐笼提升系统常采用缠绕式提升机,落地安装虽占地面积较大,但便于设备维护与检修。在安装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提升机的水平度与垂直度,确保其在运行时的稳定性,避免因设备倾斜导致钢丝绳受力不均,引发安全事故。

井塔与井架作为提升设备的承载主体,在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上有着严格要求。井塔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需通过专业软件验算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抗风、抗震性能,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依然稳固可靠。井架则以钢结构为主,天轮平台的水平度直接影响钢丝绳的运行轨迹与张力平衡,安装时需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定期检查天轮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超限的部件,保障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

       矿石处理与存储区

贮矿仓是主井工业场地矿石临时存储的关键设施,其容量设计需综合考虑矿井产量、运输节奏以及后续加工需求。以某中型矿井为例,根据其日均产量 1000 吨与每日运输 6 小时的节奏,设计了容量为 1500 吨的贮矿仓,以缓冲矿石提升与运输的时间差。贮矿仓内部通常配备振动放矿机或给料机,通过调节振动频率或给料速度,实现矿石的均匀卸料,避免出现物料堵塞或卸料不均的情况。

装矿设施是井下与地面运输的衔接枢纽,其选型与布局直接影响矿石的转运效率。箕斗提升配套的固定装矿漏斗,需根据箕斗的容积与提升速度,精确设计漏斗的尺寸与卸料角度,确保矿石能够快速、准确地装入箕斗。罐笼提升则常采用矿车翻笼或转载皮带,将矿车内的矿石倾翻至皮带上,再由皮带输送至贮矿仓或其他加工环节。在装矿过程中,需注意防止矿石洒落,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可通过设置挡料板、喷雾降尘装置等措施加以防范。

       辅助功能区

提升机房作为提升机的运行中枢,需配备完善的温控与降噪设备。温控系统可采用空调或通风散热装置,确保提升机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运行,避免因过热导致设备故障。降噪措施则包括安装隔音门窗、吸音材料等,降低提升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为操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值班室设置的监控系统,集成了视频监控、设备参数监测、故障报警等功能,操作人员可实时掌握提升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地面运输设施是矿石从工业场地运往外部的通道,常见的有铁路、皮带或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适用于大运量、长距离的矿石运输,需在贮矿仓出口设置铁路栈桥与装车设施,确保矿石能够顺利装载至火车车厢。皮带运输则具有连续运输、高效节能的特点,可根据场地布局与运输需求,设计不同长度与带宽的皮带输送机,实现矿石的快速转运。公路运输灵活性较高,适用于短距离运输或小型矿井,需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避免与其他车辆产生交通冲突。此外,防雷接地系统可有效保护场地内的电气设备免受雷击损坏,消防设施则是应对火灾风险的重要保障,定期进行维护与检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PART.03

主井工业场地设计原则与优化方向

       功能性布局原则

主井工业场地的布局需遵循 “流程连续、分区明确” 的基本原则,这是保障矿山高效生产的关键。在实际布置中,要将提升作业区、矿石处理区、运输区等按照工艺顺序合理安排,最大程度减少物料的折返运输。例如,在箕斗提升系统中,箕斗井塔下方应直接衔接贮矿仓,使矿石从箕斗卸出后能迅速进入贮矿仓储存 ,减少中转环节,提高运输效率。对于罐笼提升系统,在罐笼井架旁设置矿车停放线,方便矿车快速装卸物料,缩短地面转运距离。同时,场地布置必须严格满足《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中的相关规范要求,如设备间距要保证操作人员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因空间狭窄导致操作失误;消防通道需保持畅通无阻,宽度和净空高度符合标准,以便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消防车能够顺利通行;安全出口的数量、位置和疏散距离也要满足要求,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经济性与适应性平衡

在主井工业场地设计中,需要在经济性与适应性之间寻求平衡。罐笼提升采用的落地式井架,虽然初期投资相对较低,基建时间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矿山建设的资金压力,但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由于设备露天布置,易受恶劣气候条件影响,如雨水侵蚀、风沙磨损等,导致设备的维护成本增加。相比之下,箕斗井塔一次性投入较高,建设周期较长,但井塔内部封闭的环境可有效保护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气候对设备运行的不利影响,降低设备故障率,从长期来看,能减少设备维修和更换的费用。在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矿井的服务年限、地形条件及产能规划等因素,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方案。对于北方严寒地区,冬季气温极低,风雪天气频繁,采用井塔保温可有效保护提升设备,避免因低温导致设备故障,保证生产的连续性;而在南方开阔矿区,地形条件优越,采用落地式井架可以充分利用开阔的地形,降低建设成本,同时满足生产需求。

       智能化升级方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主井工业场地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目前,智能监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主井工业场地,通过在提升机、钢丝绳、罐笼等关键设备上安装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提升机载荷、钢丝绳张力、罐笼位置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接入矿山物联网系统,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调控。操作人员可以在监控室内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随时随地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问题,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部分先进矿井已试点无人值守值班室,利用 AI 算法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预判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采取维护措施,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生产中断。

主井工业场地的合理布置是矿井高效运行的基础,需从设备选型、功能分区、安全规范多维度综合设计。无论是箕斗井塔的紧凑高效,还是罐笼井架的经济实用,均需立足矿山实际条件。

聚焦热点

主井工业场地布置——黑金刚播报

箕斗提升系统是主井承担矿石提升的核心装备,其工业场地布置以井塔为核心构建垂直运输体系。井塔内集成提升机、导向轮、拉紧装置等关键设备,通过箕斗与井筒内轨道衔接,实现矿石从井下到地表的连续运输。

矿山总图布置:四大核心因素——黑金刚播报

矿山总图布置是地下开采与地表运营的衔接环节,直接影响建设投资、生产效率与合规性。据行业数据,山区项目填挖方成本占总投资15%-20%,运输距离每缩短100米可降低吨煤运输成本0.3元。本文结合云南富源县中能煤矿(30wt/a)、大庆油田、新疆英买力油气田等实际项目,拆解四大核心因素的设计逻辑,提供可落地的方案。

地下变电硐室——黑金刚播报

地下变电硐室作为矿山电力系统的核心枢纽,其选址需遵循 “贴近负荷中心、保障运输便捷、便于协同管理” 的原则。通常优先布置于井筒附近或与水泵房相邻:前者依托井筒便捷的设备运输通道和通风系统,可降低初期建设成本;后者则通过毗邻布局实现电力与排水系统的协同联动,便于应急情况下的能源调配。

46种国家战略性矿产——黑金刚播报

中国的战略性矿产有哪些呢?之前,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强化矿产资源宏观管理,制定战略性矿产目录,在其中把24种矿产资源列入了战略性矿产目录。其中能源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页岩、煤炭、煤层气、铀金属矿产有: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非金属矿产有: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

溜井结构参数设计——黑金刚播报

在实际矿山开采中,矿石分采需求与矿岩性质差异显著影响溜井数量决策。多品种矿石分采时,为避免不同矿石品质混杂,降低选矿难度与成本,需设置独立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