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井结构参数设计——黑金刚播报


发布时间:

2025-11-10

在实际矿山开采中,矿石分采需求与矿岩性质差异显著影响溜井数量决策。多品种矿石分采时,为避免不同矿石品质混杂,降低选矿难度与成本,需设置独立溜井。

形状设计:在施工便利与稳定性间寻找平衡

   垂直式溜井

垂直式溜井以圆形断面为主,凭借其均匀的受力分布,在岩层中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的矿区。圆形结构可有效分散矿石下落时的冲击力,减少井壁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尽管矩形断面在施工便利性上略胜一筹,但其四角易形成应力集中,导致局部破损,因此仅在岩层整体性极佳、短期使用的场景中采用。实际工程中,需结合岩石硬度、节理发育程度综合决策,例如在坚硬稳固的花岗岩地层中,圆形断面的维护成本较矩形低30%以上。

倾斜式溜井

倾斜式溜井多采用矩形或拱形断面,其中矩形便于施工测量和支护结构安装,在缓倾斜矿体中应用广泛,可显著缩短运输巷道长度,降低开拓成本。拱形断面则通过力学结构优化,将矿石对井壁的正压力转化为拱结构的环向应力,提升整体稳定性,适用于地压较大的深部矿山。工程实践表明,沿岩层走向布置的倾斜溜井,其掘进效率较垂直溜井提升20%,但需严格控制倾角(>60°),避免矿石滞留引发堵塞。

分段式溜井

分段式直溜井是通过将各阶段溜井的上下口错开一定距离,形成分段接力运输的特殊溜井形式。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直溜井的垂直贯通模式,通过空间错位实现多阶段独立运作,既保留了直溜井的高效自重运输特性,又针对性解决了多阶段开采中的协同难题。这种设计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多水平同时生产的矿山,通过分段控制降低单一溜井的事故影响范围,提升系统整体可靠性。

阶梯式溜井

阶梯式溜井是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分段式矿石转运系统,其核心特征是上下阶段溜井在平面位置上错开较大距离,上段矿石需通过水平巷道衔接的电机车、矿车等运输设备,经卸矿硐室转入下段溜井继续下放。这种“分段接力+水平转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直溜井或倾斜溜井的单一垂直/倾斜贯通模式,通过空间布局的灵活调整,实现对破碎岩层、缓倾斜矿体的适应性优化。

尺寸确定:以块度为核心的参数匹配

   通过系数的工程意义

溜井尺寸设计的核心是确保矿石顺畅通过,避免大块卡堵。通过系数(d/α,d为溜井直径或最小边长,α为允许通过的最大块度)需严格控制在3-5倍区间。当通过系数小于3时,卡堵风险显著增加,某铁矿曾因溜井直径仅为块度2.5倍,导致月均堵塞12次,严重影响生产节奏;而超过5倍则会增加掘进成本和井壁磨损面积。实际设计中,需结合爆破工艺产生的块度分布曲线,采用概率统计方法确定合理尺寸,例如对于最大块度600mm的矿石,溜井直径宜取2.4-3.0m。

断面形状对尺寸的影响

圆形断面的有效过流面积利用率最高,同等尺寸下通过能力较矩形提升15%,且易于实现中心落矿,减少偏载磨损。矩形断面则需在宽度和高度方向分别满足块度要求,通常高度取块度2-2.5倍,宽度取2.5-3倍,形成“矮胖型”断面,避免高宽比失衡导致的卡矿。某铜矿在改造矩形溜井时,将高宽比从1.8调整至1.2,卡堵事故率下降60%,验证了断面比例优化的重要性。

倾角设计:基于散体动力学的临界参数

   >60°的力学本质

倾斜式溜井倾角设计需突破矿石自然安息角(约35-45°)和滚动摩擦角(约15-20°)的双重阈值,确保矿石以滑动-滚动复合运动形式下行。当倾角大于60°时,重力沿井壁的分力显著超过摩擦力和颗粒间黏结力,可有效避免粉矿黏结和大块滞留。数值模拟显示,60°倾角下矿石平均流速为4m/s,较50°时提升25%,且堵塞概率降低40%。对于含泥量较高的矿石,倾角需进一步增大至65°以上,以抵消黏土矿物的黏滞效应。

工程案例中的倾角优化

某铅锌矿原设计倾角55°,投产后频繁发生粉矿黏结堵塞,经现场测试,矿石含水率8%时的启动倾角达62°,遂将倾角调整至63°,并配套井底振动放矿装置,彻底解决了堵塞问题。另一金矿采用分段式倾斜溜井,上段倾角60°用于加速矿石流动,下段65°适应变坡点冲击,通过ANSYS仿真优化后,井壁磨损量减少22%,使用寿命延长1.5年。

数量规划:多因素耦合的系统工程

   生产能力匹配原则

溜井数量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与矿山生产能力精准匹配,确保矿石运输的高效与稳定。单溜井通过能力需综合考虑矿山日产量、出矿不均衡系数(通常取值范围在1.2-1.5,用于应对高峰出矿需求)。计算公式为:N=Q/(q×k×t),其中Q代表矿山日产量,q为单溜井小时通过能力(通常在300-800t/h区间,取决于设备选型与溜井结构),k为时间利用率(一般为0.7-0.8,反映设备维护、故障等非生产时间),t为日工作时间(常见取值16-20h)。以某年产300万吨的大型铜矿为例,经计算其日产量约为9000t,单溜井设计通过能力设定为500t/h,代入公式可得,需配置2条主溜井,形成“一用一备”的冗余设计,有效规避设备检修、突发故障等异常情况对生产的冲击,保障矿山持续稳定运行。

复杂条件下的数量决策

在实际矿山开采中,矿石分采需求与矿岩性质差异显著影响溜井数量决策。多品种矿石分采时,为避免不同矿石品质混杂,降低选矿难度与成本,需设置独立溜井。某多金属矿因铜、锌矿石性质与选矿工艺不同,增设2条专用溜井,虽前期基建投资增加,但选厂回收率提升3%,长期经济效益显著。矿岩性质方面,坚硬矿石对溜井磨损小,可集中布置以降低开拓成本;松软矿石则易导致溜井堵塞与磨损加剧,需分散布置,减小单井负荷。某煤矿根据煤层硬度差异,将溜井间距从80m缩短至50m,有效降低了堵塞和磨损事故率,降幅达50%,显著提升了生产安全性与连续性。

智能化时代的动态规划

随着采矿智能化进程加速,离散元软件(如PFC)为溜井数量规划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通过模拟不同数量溜井的矿石流动特性,可实现精准规划。某智能化矿山借助数字孪生模型,对比1-4条溜井的运行效率,发现3条溜井时系统能耗最低、堵塞风险最小,较传统经验设计减少1条溜井,节约基建成本200万元。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各溜井矿石流量、压力、磨损等参数,动态调整负荷分配,确保全系统始终处于最优运行状态,实现降本增效与安全生产的双重目标。

聚焦热点

地下变电硐室——黑金刚播报

地下变电硐室作为矿山电力系统的核心枢纽,其选址需遵循 “贴近负荷中心、保障运输便捷、便于协同管理” 的原则。通常优先布置于井筒附近或与水泵房相邻:前者依托井筒便捷的设备运输通道和通风系统,可降低初期建设成本;后者则通过毗邻布局实现电力与排水系统的协同联动,便于应急情况下的能源调配。

46种国家战略性矿产——黑金刚播报

中国的战略性矿产有哪些呢?之前,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强化矿产资源宏观管理,制定战略性矿产目录,在其中把24种矿产资源列入了战略性矿产目录。其中能源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页岩、煤炭、煤层气、铀金属矿产有: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非金属矿产有: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

溜井结构参数设计——黑金刚播报

在实际矿山开采中,矿石分采需求与矿岩性质差异显著影响溜井数量决策。多品种矿石分采时,为避免不同矿石品质混杂,降低选矿难度与成本,需设置独立溜井。

地下避灾硐室——黑金刚播报

地下避灾硐室绝非 “可选配置”,而是特定条件下的 “生命刚需”。根据《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当矿井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建设: 1.水文地质复杂区:受断层、含水层等影响,透水风险系数超过安全阈值的区域,需通过硐室构建防水屏障; 2.超深生产中段:深度超过 300 米的中段,因逃生路径长、救援难度大,需在地下构建临时安全区; 3.远距离作业区域:距安全出口超过 2000 米的生产中段,需确保矿工在自救器防护时间内(通常 45 分钟)有可靠避险场所。

聚力创新,共赢未来 | 黑金刚杨日平总裁出席2025中国钎钢钎具行业年会

2025年11月6日,中国钢结构协会钎钢钎具分会九届二次理事会暨中国钎钢钎具行业年会在山东聊城成功举行。本次年会以“聚力产业创新,携手共赢未来”为主题,汇聚了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与核心企业代表。长沙黑金刚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杨日平先生作为协会副理事长受邀参会,与业界同仁共商发展,共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