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总图布置:四大核心因素——黑金刚播报
发布时间:
2025-11-11
矿山总图布置是地下开采与地表运营的衔接环节,直接影响建设投资、生产效率与合规性。据行业数据,山区项目填挖方成本占总投资 15%-20%,运输距离每缩短 100 米可降低吨煤运输成本 0.3 元。本文结合云南富源县中能煤矿(30wt/a)、大庆油田、新疆英买力油气田等实际项目,拆解四大核心因素的设计逻辑,提供可落地的方案。

01
地表地形与气象条件:适配与规避
1.1 地形条件的差异化设计
(1)山区项目布局
以富源县中能煤矿为例,中小规模(30wt/a 以下)矿山采用 “分区明确 + 相对集中” 方案:生产区(井口工业广场、胶带运输机系统)与辅助区(绞车房、配电室)间距控制在 50 米内,行政生活区距生产区≤500 米。该布局满足《煤矿安全规程》中安全距离要求,同时减少场地平整量 —— 工业场地占地仅 2.66hm²,较传统分散布局节约用地 18%。
(2)沟壑区域利用
准格尔煤田等沟壑纵横区域,利用地形高差优化工艺流:将矸石堆场布置于沟谷,减少土方搬运量;胶带输送机廊道下方空间设置器材库,提升土地利用率。需注意沟谷选址需避开地质灾害点,且堆场底部需做防渗处理(采用 HDPE 防渗膜,渗透系数≤1×10⁻⁷cm/s)。
1.2 气象条件的应对措施
(1)风向与朝向设计
参考当地气象局近 10 年数据,新疆英买力油气田井场将生活区布置于全年主导风上风侧(该区域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频率 32%);云南地区选矿厂、破碎车间采用南北朝向,西墙设置遮阳挑檐,空调能耗降低 12%-15%,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第 4.1.6 条。
(2)防洪与防风沙
大庆油田站场选址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 0.5 米以上,配套 1500 立方米事故池(参考奎屯金亿达工贸项目标准),池体采用 C30 混凝土浇筑,壁厚 300mm;新疆多风沙区域,在场地外围种植 20 米宽防风林带(乔木选用新疆杨,行距 2 米),设备积沙量减少 60%,月维护次数从 4 次降至 1 次。
02
矿床赋存条件:底层约束与适配
2.1 矿床几何特征的影响
(1)矿体走向与布局
新疆玉东 7 区块油气田,矿体呈狭长分布(走向长度 4.2km,宽度 0.8km),新建采油井场与 1.33km 集输管线沿矿体走向线性布置,管线绕行率控制在 5% 以内,较垂直布置减少管材用量 12 吨。
(2)埋藏深度与井型选择
浅部矿体(埋深<300 米)采用斜井开拓,富源县中能煤矿斜井倾角 25°,提升设备选用 JK-2.5×2.0 型绞车;深部矿体(埋深>500 米)采用竖井开拓,大冶有色铜绿山矿新主井直径 5.5 米,箕斗容量 12 立方米,提升速度 8m/s,吨矿提升时间较原斜井缩短 15 秒。
2.2 矿床地质属性的应对
(1)水文地质处理
高水文矿段(含水层涌水量>50m³/h)的井巷井口设置防水闸门(型号 FMG-4.0×3.5),水泵房布置于井口下方 10-15 米处,选用 MD450-60×9 型多级离心泵,排水能力满足 2 倍涌水量要求。
(2)岩性与设施布置
松软岩性区域(地基承载力<150kPa),机修车间、材料仓库等重型设施布置于稳定岩层上,基础采用桩基(桩径 600mm,桩长 12 米),避免场地沉降。含瓦斯矿床风井场地与锅炉房防火间距≥25 米,空压站选址远离粉尘源(如破碎车间),进气口设置滤尘网(过滤精度 10μm)。
03
开拓井巷工程:衔接与匹配
3.1 井巷类型与地表设施协同
(1)主井配套
主井(箕斗提升)需配套井塔 / 井架、提升机房、贮矿仓。大冶有色铜绿山矿主井采用 35 米高井塔,贮矿仓容量 5000 吨,振动放矿机(型号 ZSW-600×130)与胶带运输机(B1200mm)直接衔接,矿石转运损耗控制在 0.5% 以内。
(2)副井与风井配套
副井(罐笼提升)紧邻材料堆场(容量满足 3 天用量)、机修间(面积 200㎡,配备 20 吨吊车),窄轨铁路(轨距 900mm)与井下运输系统对接,人员、材料运输效率提升 20%;风井场地仅设扇风机房(选用 FBCDZ-8-No.24 型风机)与值班室,选址避开高坡,通风阻力降低 15%。
3.2 井巷与运输网络匹配
富源县中能煤矿斜井开拓,地面胶带运输机沿斜井延伸方向布置,长度 300 米,原煤从井口直接进入筛分破碎系统(处理能力 150t/h);大庆油田井巷出口与集输站间距≤300 米,输油、输气、输水管道集中敷设(共架高度 3.5 米),节约用地 15%-20%。井巷出口与废石堆场距离≤1km,准格尔煤田采用 5 吨矿用汽车运输,吨矸石运输成本 0.8 元。
04
地面设施的工艺:功能与成本平衡
4.1 功能分区设计
(1)中小矿山
30wt/a 以下矿山采用 “生产区 + 辅助区” 集中布置,富源县中能煤矿将绞车房、配电室与井口工业广场合并,行政生活区距生产区 450 米,职工通勤时间≤10 分钟。
(2)大型矿山
大庆油田采用 “分区独立 + 管网连接”,生产区(采油井场、集输站)与辅助区(修井车间、变电所)间距 1-2km,生活区距液氧罐≥25 米(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 50m³/h)布置于生产区下风侧,臭气扩散范围控制在 100 米内。
4.2 工艺整合与用地节约
大庆油田注入站表活剂储罐(容积 50m³)布置于阀室屋面(承重≥2kN/㎡),水罐置于泵房辅助间屋面;基层队部综合楼(3 层,面积 1200㎡)整合办公、餐饮、车库功能,较传统布局节约用地 26.6%。机制砂石骨料工厂(参考 GB51186-2016)按地形坡度(5°-8°)布置破碎、筛分、洗矿系统,胶带输送机廊道下方堆放钢材、备件,用地效率提升 30%。
新疆油气田井场钻井废水回用率达 90%,尾矿库与选矿厂间距 450 米,采用渣浆泵(型号 100ZJ-I-A33)运输,吨尾矿运输成本 1.2 元。
矿山总图布置需随开采进度、政策、技术调整。建议每 3-5 年评估 1 次,如矿山深部延伸时,可将原行政生活区改造为辅助生产区;引入 BIM 技术(如 Autodesk Civil 3D)模拟地形、气象影响,设计精度提升 25%。最终实现安全合规、成本最优、生态友好的目标,支撑矿山全生命周期运营。
上一页
下一页
聚焦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