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不够用了?——黑金刚播报


发布时间:

2025-10-27

2025年10月,全球铜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需博弈。从智利安第斯山脉的露天矿坑到中国长三角的铜加工车间,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电子盘到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的期货市场,铜价在高位震荡中牵动着全球产业链的神经。这场博弈的核心矛盾直指一个关键问题:全球铜资源,是否正在走向短缺?

2025年10月,全球铜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需博弈。从智利安第斯山脉的露天矿坑到中国长三角的铜加工车间,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电子盘到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的期货市场,铜价在高位震荡中牵动着全球产业链的神经。这场博弈的核心矛盾直指一个关键问题:全球铜资源,是否正在走向短缺?

IMG_256

供给端:矿山增产乏力,意外事件频发

根据五矿证券最新发布的全球铜矿企业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全球24家头部铜矿企业合计产量为741万吨,同比增长2.8%,但这一增速已较2024年明显放缓。更值得关注的是,下半年头部企业产量指引被大幅下调至1.7%,合计减少约11.4万吨。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因泥石流事故导致Grasberg矿减产20万吨,智利国家铜业因原矿品位下降调低产量目标,这些事件叠加全球铜矿平均品位持续下滑的趋势,使得供给端压力骤增。

“铜矿开采已进入‘高成本、低增长’时代。”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专家指出,2025年全球铜矿产量预计增长2.3%至2350万吨,但这一数字可能因项目延期和资源枯竭被进一步修正。例如,巴拿马Cobre Panama铜矿虽拥有1400万吨库存,但重启谈判尚未达成协议;非洲刚果(金)的Kamoa-Kakula铜矿虽计划扩产,却面临基础设施瓶颈。

需求端:新能源狂潮下的“铜饥饿”

与供给端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需求端正爆发式增长。ICSG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预计增长2.4%,但实际增速可能远超这一预测。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最大“铜黑洞”:每辆电动车用铜量达83公斤,是燃油车的4倍。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突破2500万辆,仅此一项就将新增200万吨铜需求。

光伏和风电领域同样“铜需”旺盛。每GW光伏装机需铜500-800吨,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480GW;每GW风电装机需铜300-600吨,同期新增装机182GW。更令人瞩目的是数据中心建设——单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平均用铜量达58吨,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铜需求预计达50-120万吨。

“铜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战略金属’。”高盛分析师在最新报告中直言,全球铜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领域(建筑、家电)需求占比从2018年的60%降至2025年的45%,而新能源领域占比从15%跃升至35%。

库存与价格:低库存支撑高价位

截至2025年10月中旬,LME铜库存仅为13.7万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22%;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为8.5万吨,连续两日下降。全球显性库存总量处于历史低位,成为支撑铜价的核心因素。

价格方面,铜价在2025年经历了多轮上涨。10月初,LME铜价一度触及11,350美元/吨的高点。尽管随后因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出现调整,但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仍普遍看涨。高盛将2026年铜价目标调升至12,000美元/吨,瑞银预测2025年铜价有望上涨至10,000-11,000美元/吨区间。

“当前铜市场呈现‘矿紧冶松’的格局。”五矿证券分析师指出,铜矿供应增长乏力,但冶炼产能相对充足,导致铜精矿供应紧张而精炼铜供应相对宽松。这种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预计将持续到2026年。

中国角色:从“进口依赖”到“全球领跑”

在这场全球铜资源博弈中,中国企业的表现尤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中国铜企产量同比增速高达17%,成为全球铜矿供给增量的主要贡献者。紫金矿业、五矿资源等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海外并购,实现了产量和成本的双重突破。

紫金矿业2025年前三季度矿产铜产量达83万吨,同比增长5%,其矿产铜销售成本为2.3万元/吨,同比下降1.4%。五矿资源则凭借Las Bambas铜矿的稳定运营,三季度铜产量同比增长11%。

“中国铜企正在改写全球铜产业格局。”业内专家评价称,中资企业不仅在产量上追赶海外巨头,更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展现出领先优势。例如,安托法加斯塔在Zaldivar矿区测试的Cuprochlor-T技术,预计2028年投入使用后将大幅提升低品位矿回收率;第一量子在Sentinel矿部署的低能耗轨道输送机,预计能耗降低50%-70%。

未来发展:短缺预警与长期机遇

综合多方数据,2025年全球铜市场将呈现“供需紧平衡”格局,但2026年可能转向短缺。ICSG预测,2026年全球精炼铜市场将出现15万吨的短缺,供需格局将发生逆转。

“铜的长期需求基本面向好,供给紧张格局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延续。”五矿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随着能源转型与电气化进程持续推进,铜作为关键原材料的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对于投资者而言,铜矿企业、新能源材料企业以及铜加工龙头企业值得重点关注;对于产业链企业,则需通过套期保值、长期协议等方式锁定资源,以应对价格波动风险。

在这场全球铜资源博弈中,一个清晰的信号正在浮现:铜,真的不够用了。而这场短缺危机,或将推动全球铜产业进入一个新的景气周期。

聚焦热点

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形式及其工程应用——黑金刚播报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与采矿方法之间存在着紧密且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直接关乎着矿山开采的整体效率与效益 。以空场采矿法为例,当矿体规模较小且倾角较为陡峭时,将阶段运输巷道布置于脉外是一种常见且合理的选择。在这种布置方式下,通过掘进切割上山,能够有效地与回风平巷相互连通,从而构建起完善的通风与运输通道,为采矿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在实际的矿山开采过程中,某小型金矿采用空场采矿法,矿体倾角达 70°,规模较小。经过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技术论证,将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在脉外,利用切割上山与回风平巷相连。

工信部部长:钢铁等产业规模已经达到峰值 必须坚持以优争先、以质取胜——黑金刚播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在《新型工业化》期刊上发表署名文章《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文中指出,现在我国工业生产规模已经很大,部分产品产量甚至超过了全球的60%、70%,同时随着我国人口增长拐点的出现,钢铁、水泥等产业规模已经达到峰值,传统“低价、走量”规模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坚持以优争先、以质取胜,提升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的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要顺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通过科技引领、数字赋能、质量筑基、文化铸魂、品牌增值,推动制造业由规模扩张重点转向价值创造,提高增加值率,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

矿山在深部及外围探矿增储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黑金刚播报

资源储量属于矿山生存的重要基础,而探矿增储工作则是对矿山服务年限进行延长以及提升矿山活力和生机的重大举措。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矿山企业主要依靠矿石储量得以生存发展,而矿石储量必须通过矿山生产勘探来实现,且矿山生产勘探是由地质勘探部门以有偿的方式向矿山企业转让的,同时,因矿山常年开采,其深度逐渐增加,并向外围扩展延伸,导致勘探费用提升,找矿难度增加,投资风险增大等问题出现,导致个别地质部门在矿山深部及外围探矿增储工作中的表现不积极、缺少紧迫感,最终造成矿山缺乏发展后劲,矿山深部及外围探矿增储工作已成为当前找矿工作中的严峻问题。

从工程实践看中央并列式、中央对角式与侧翼对角式——黑金刚播报

中央并列式布置中,进风井与出风井集中位于井田中央,形成“同井区双井筒”格局。新鲜风流由进风井下行至井底车场,经阶段运输巷分散至各作业面,污风则通过回风井集中排出。两井间距通常控制在30-50米,井底车场共用,形成紧凑的工业场地布局。这种布置通过集中式通风网络,实现风流的快速贯通,但其折返式风流路径导致通风路线呈现“进风-作业区-回风”的环形结构。

铜,不够用了?——黑金刚播报

2025年10月,全球铜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需博弈。从智利安第斯山脉的露天矿坑到中国长三角的铜加工车间,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电子盘到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的期货市场,铜价在高位震荡中牵动着全球产业链的神经。这场博弈的核心矛盾直指一个关键问题:全球铜资源,是否正在走向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