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支巷、隔离支巷、充填支巷——黑金刚播报
发布时间:
2025-09-23
在煤矿地下开采体系中,主巷道承担着煤炭运输、人员通行的核心任务,而掘进支巷、隔离支巷、充填支巷作为 “辅助命脉”,分别承载着开拓准备、安全防护、绿色开采的关键作用。三者虽同属支巷范畴,却在设计逻辑、功能定位上差异显著,共同构成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支撑。
一、掘进支巷
1. 定义与核心定位
掘进支巷是煤矿开采前期,为辅助主巷道(如运输巷、回风巷)掘进而开挖的辅助巷道,相当于主巷道的 “延伸臂” 与 “侦察兵”。其核心作用是提前探明地质条件、构建临时作业通道,为后续主巷道施工和工作面布置奠定基础。
2. 结构设计特点
断面尺寸灵活:根据掘进设备(如掘进机、刮板输送机)尺寸调整,通常断面面积为 8-15㎡,小于主巷道但需满足设备通行与物料运输需求;
支护方式适配:多采用锚网支护或锚喷支护,针对松软岩层会增加钢带或锚索,确保巷道开挖后围岩稳定,避免坍塌;
走向与主巷协同:多与主巷道平行或呈 30°-45° 夹角布置,形成 “主 - 支” 联动的巷道网络,便于通风与临时排水。
3. 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
地质超前探查:通过掘进支巷提前揭露煤层厚度、岩层裂隙、瓦斯含量等地质信息,避免主巷道施工中遭遇突发地质灾害;
临时功能承载:掘进阶段可作为临时回风巷、材料运输巷,例如在综采工作面准备期间,通过掘进支巷将支护材料输送至主巷施工点;
典型应用:在新采区开拓时,先开挖 2-3 条掘进支巷探明煤层分布,再确定主巷道走向,常见于缓倾斜煤层(倾角 5°-25°)开采场景。

二、隔离支巷
1. 定义与核心定位
隔离支巷是为分隔煤矿井下危险区域(如采空区、高瓦斯区域、水害隐患区)与正常作业区域而设计的专用巷道,本质是一道 “安全屏障”,核心目标是阻断灾害扩散路径,保障作业面人员与设备安全。
2. 结构设计特点
密闭性优先:巷道两端需设置密闭墙(如混凝土密闭墙、充气式密闭墙),墙面渗漏率需低于 0.5m³/(m²・h),防止瓦斯、有害气体或地下水渗透;
支护强度高:采用砌碹支护或 U 型钢支架 + 混凝土喷层组合支护,抗压强度不低于 30MPa,可抵御采空区顶板垮落产生的冲击压力;
位置精准:通常布置在危险区域与作业面之间,距离采空区边缘不小于 5m,部分高风险矿井会设置 “双隔离支巷” 形成双重防护。
3. 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
灾害隔离管控:分隔采空区与生产区,防止采空区瓦斯溢出至作业面,或阻断老空水(采空区积水)突涌;例如在高瓦斯矿井中,隔离支巷可将采空区瓦斯浓度控制在 0.8% 以下(《煤矿安全规程》限值);
区域功能划分:在多工作面同时开采的矿井中,通过隔离支巷划分不同开采区域,避免通风紊乱或设备交叉干扰;
典型应用:在存在老空水隐患的矿井(如华北石炭 - 二叠系煤层),隔离支巷配合疏水钻孔,可有效预防水害事故。
三、充填支巷
1. 定义与核心定位
充填支巷是伴随 “充填采矿法” 发展的专用支巷,主要用于输送充填材料(如膏体充填物、矸石充填物)至采空区,通过充填体支撑顶板、控制地表沉陷,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的关键设施。
2. 结构设计特点
预留输送通道:巷内需铺设充填管路(直径 150-200mm 的耐磨钢管),部分支巷会设计溜槽,满足重力自流充填需求;
抗载能力强:支护结构需承受充填体固化前的侧压力(通常为 0.3-0.5MPa),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或高强度锚杆支护;
坡度适配充填:根据充填方式调整坡度,膏体充填支巷坡度一般不大于 5°,确保充填材料均匀输送至采空区。
3. 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
控制顶板与沉陷:通过充填支巷向采空区输送充填物,充填体可支撑顶板岩层,将地表沉陷量控制在 300mm 以内(符合 “三下开采”—— 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开采要求);
资源循环利用:将煤矿井下矸石(采矿废弃物)通过充填支巷回填至采空区,减少地面矸石山占地与污染;

上一页
下一页
聚焦热点
矿物、矿石、矿体、矿床、废石、围岩等基本矿产资源概念——黑金刚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