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开拓巷道类型的选择——黑金刚播报
发布时间:
2025-07-21
前言
在采矿作业的复杂体系中,主要开拓巷道犹如人体的动脉血管,承担着矿石运输、人员通行、通风排水等关键任务,是连接地表与地下矿体的重要通道,其类型的选择直接关乎采矿作业的效率、成本、安全以及可持续性。从早期采矿技术相对落后时期简单的斜井开拓,到随着机械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提升而广泛应用的竖井开拓,再到如今根据不同矿山条件综合考量各类开拓巷道类型,这一发展历程见证了采矿行业对高效、安全开采的不断追求。在当今采矿领域,如何依据矿山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矿体赋存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主要开拓巷道类型,成为采矿工程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主要开拓巷道类型的选择因素、发展历程以及应用现状,旨在为采矿作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影响开拓巷道类型选择的关键因素
(一)地形与地质的基础影响
矿山地形与地质条件犹如基石,深刻影响着开拓巷道类型的选择。在地形方面,若矿山位于山区,存在山脉纵横、地势起伏大的情况,平硐开拓可能成为首选。当矿体赋存于山岭地段且埋藏在周围平地的地平面以上时,平硐开拓具有基建时间短、费用低、生产安全可靠、经营费用低等显著优势。通过平硐,可直接将矿石运输至地面,减少了提升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四川某矿山,其矿体位于山腰,采用平硐开拓,矿石经平硐直接运往选矿厂,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且保障了生产的安全性。
而在地质条件方面,岩石特性起着关键作用。岩石的硬度、稳定性、节理发育程度等都会影响开拓巷道的施工难度和维护成本。对于硬度高、稳定性好的岩石,竖井和斜井的掘进相对容易,且井筒的维护成本较低;相反,若岩石破碎、节理发育,掘进过程中容易出现坍塌等安全事故,此时选择竖井开拓可能更为合适,因为竖井在应对复杂地质条件时,相较于斜井具有更好的承压能力和稳定性。如在一些存在流沙、断层、破碎带和强含水层的矿山,竖井开拓能够更好地保障施工安全和生产的持续进行。
(二)矿体赋存的导向作用
矿体的赋存条件如同指南针,主导着开拓巷道类型的选择方向。矿体的深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当矿体埋藏较深时,竖井开拓往往更具优势。竖井提升能力大,能够满足深部矿体开采的需求,且在深部开采中,竖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对较高。如南非的一些金矿,矿体深度达数千米,采用竖井开拓,有效地实现了深部矿石的开采和提升。
矿体的形状和走向也对开拓巷道类型有着重要影响。对于脉状矿床,若矿体走向较为规则且与地形条件相适应,平硐开拓或沿脉斜井开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而对于块状矿床,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能够实现高效开采和运输的开拓巷道类型。当矿体倾角大于 45° 或小于 15° 时,竖井开拓较为常见;当矿体倾角在 15° - 45° 之间时,斜井开拓则更为适用 。如某铅锌矿,矿体倾角为 30°,采用斜井开拓,实现了矿石的顺利开采和运输 。
二、开拓巷道类型选择的发展进程
(一)早期:斜井开拓的广泛应用
在采矿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受到机械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掘进斜井所需的技术装备相对简单,施工技术要求也低于竖井。这使得斜井开拓在中小型矿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斜井开拓具有初期投资少、地面布置简单等优点,对于资源储量相对较小、资金有限的中小型矿山来说,是一种经济且可行的选择。在当时,采用人力和简单的机械设备即可进行斜井的掘进工作,虽然掘进速度较慢,但能够满足中小型矿山的开采需求。某小型铅锌矿,在早期开采时采用斜井开拓,利用简单的卷扬机提升矿石,通过斜井将矿石运输至地面,实现了矿山的初步开发。然而,斜井开拓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提升能力有限、运输效率较低等,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这些局限性逐渐凸显。
(二)中期:竖井开拓的兴起
随着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竖井开拓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竖井提升能力大,能够满足大规模矿山开采的需求,其提升容器运行速度快,可大大提高矿石的提升效率。同时,竖井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深部开采中,竖井的稳定性更好,能够有效降低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在一些大型金属矿山,如铜矿山、铁矿等,随着矿体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规模的扩大,竖井开拓成为主流选择。竖井开拓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先进的设备,如大型钻井机、提升机等,这些设备的应用使得竖井的掘进速度和施工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竖井开拓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施工难度也较大,但其在提升能力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大型矿山和深部开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近期:斜井运输技术革新与发展
近年来,斜井运输技术取得了重大革新与发展,尤其是胶带运输机和新型箕斗的使用,为斜井开拓带来了新的活力。胶带运输机在斜井中的应用,实现了矿石运输的连续化,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与传统的串车提升相比,胶带运输机运输能力大、运行稳定、能耗低,能够适应大规模矿山的生产需求。新型箕斗的出现也进一步提升了斜井的提升能力,其装卸载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某大型煤矿采用斜井开拓,在斜井中安装了大功率的胶带运输机,实现了煤炭的连续运输,年运输量大幅提高,同时降低了运输成本。斜井运输技术的革新,使得斜井开拓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能够与竖井开拓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矿山开拓巷道类型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开拓巷道类型的应用现状剖析
(一)国内:因地制宜的选择策略
在国内,开拓巷道类型的选择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策略。对于赋存地平面以上的脉状矿床或矿床上部,平硐开拓凭借其独特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以云南某铅锌矿为例,该矿矿体位于高山地区,赋存于地平面以上,采用平硐开拓方式,通过平硐直接将矿石运输至地面,不仅缩短了运输距离,还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减少了提升设备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平硐开拓利用自然地形条件,实现了矿石的自流运输,减少了能源消耗,且通风条件良好,保障了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而当矿山地面为丘陵地区或地势较平缓,且矿床赋存地平面以下时,竖井开拓则成为主流选择。辽宁某大型铁矿,由于矿体埋藏较深,且地形较为平坦,采用竖井开拓。竖井采用多绳摩擦提升系统,提升能力大,能够满足矿山大规模开采的需求。竖井开拓在深部开采中具有稳定性好、提升速度快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将深部矿石提升至地面,为矿山的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国际:斜坡道的辅助角色
在国内外,把斜坡道作为主要开拓巷道的矿山为数不多,斜坡道更多地扮演着辅助开拓巷道的角色。这主要是因为斜坡道开拓存在一些局限性。斜坡道工程量大,与同样深度的竖井相比,工程量大 3 - 6 倍,这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建设 。其开拓深度受掘进施工技术和经济因素的制约,目前无轨自行设备的爬坡能力一般在 20% 以下,使得斜坡道在开拓深度上受到限制,深度超过 200 米时,运输费用较高 。无轨自行设备初期投资大,维修工作量大,技术水平要求高,且目前主要以柴油为动力,会造成井下空气污染,使矿井通风费用增加 。
斜坡道作为辅助开拓巷道,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常见情况。在采用竖井开拓法的矿山中,斜坡道用于无轨自行设备出入井下,运送人员、材料设备,兼作通风通道,方便了无轨设备的运行和人员、物资的运输。在无轨自行设备使用较多的矿山,会在阶段间设辅助斜坡道,供自行设备转移工作地点和作为行人、运料和通风通道,提高了矿山生产的灵活性和效率。如澳大利亚的一些矿山,在采用竖井开拓的同时,设置辅助斜坡道,实现了无轨设备的高效运行和人员、物资的便捷运输,提高了矿山的整体生产能力。
四、小结
主要开拓巷道类型的选择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它紧密依赖于矿山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矿体赋存条件。从发展历程来看,早期受技术限制,斜井开拓在中小型矿山广泛应用;随着技术进步,竖井开拓凭借其提升能力大、安全性好等优势,在大型矿山和深部开采中占据主导地位;近期斜井运输技术的革新,又为斜井开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应用现状方面,国内根据矿床赋存位置,分别采用平硐开拓和竖井开拓;而在国际上,斜坡道主要作为辅助开拓巷道。
注:文章部分内容参考了 慕课东北大学金属矿床地下开采 徐帅、安龙 的课件

上一页
聚焦热点
